公司改制劳动关系是否会终止?


公司改制劳动关系是否终止,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公司改制的概念。公司改制是指公司为了适应市场环境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公司的组织形式、股权结构、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和调整。比如从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这意味着,如果公司改制仅仅是上述这些方面的变更,劳动关系不会因此而终止。例如,公司更换了法定代表人,但员工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等都没有改变,那么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依然存续,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 然而,如果公司改制涉及到用人单位主体的变更,情况就比较复杂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也就是说,在公司合并或分立的情况下,劳动关系一般不会终止,只是用人单位的主体可能发生了变化。例如,A公司与B公司合并为C公司,那么A公司和B公司员工的劳动合同将由C公司继续履行。 但是,如果公司改制过程中,出现了与员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或者因为改制导致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比如公司改制后进行大规模的业务调整,某些岗位不再存在,导致员工无法继续在原岗位工作,且双方无法就新的工作岗位达成一致,此时公司可以按照上述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在公司改制过程中,员工应当及时关注公司的改制方案和相关通知,与公司保持沟通。如果对劳动关系的处理存在疑问或者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可以与公司进行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或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