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工伤拒绝赔偿的流程是怎样的呢?


当公司在员工发生工伤后拒绝赔偿时,员工可以通过以下一系列合理合法的流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要进行工伤认定。工伤认定就是由相关部门确定你所受的伤害是不是属于工伤的一个程序。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公司没有在这个时间内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提出申请时,需要准备好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书、诊断病历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等材料。 其次,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当工伤认定下来后,如果你的伤害影响了劳动能力,就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它是确定你工伤伤残等级的一个程序,会关系到你能获得多少赔偿。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一般是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再次,和公司协商赔偿。拿到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后,你可以带着这些材料和公司协商赔偿的事情。如果公司还是拒绝赔偿,你可以去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就是由专门的仲裁机构来对你们之间的赔偿纠纷进行裁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你需要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和相关证据材料。 最后,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你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就是由法院来对你们的纠纷进行审理和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你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总之,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好相关证据,比如劳动合同、医疗记录、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书等,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