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村买房遇到拆迁该怎么补偿?


在探讨在外村买房遇到拆迁如何补偿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及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农村房屋所占用的土地通常是集体土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九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而集体土地的宅基地一般是为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提供的福利性住宅用地。 一般来说,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购买外村房屋的行为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并且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这表明宅基地具有一定的身份属性,通常是不能随意转让给非本集体成员的。 如果在外村买房遇到拆迁,补偿情况会因不同情形而有所不同。第一种情形,如果购买行为经过了合法的程序,比如经过了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同意,并且办理了相关的产权变更登记手续,那么在拆迁时,购房者有可能获得和本村村民类似的补偿。补偿通常包括房屋价值的补偿、搬迁安置补偿、停产停业损失补偿(如果房屋用于经营)等。房屋价值的补偿一般会根据房屋的结构、面积、成新等因素,由专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确定。搬迁安置补偿则是为了保障被拆迁人在搬迁过程中的生活和居住需求,通常会提供临时安置费或者安置房。 第二种情形,如果购买行为没有经过合法程序,属于私下交易,那么补偿问题就会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房屋买卖合同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不过,即使合同无效,购房者也不是完全没有补偿。对于购房者已经支付的购房款,出卖人应当返还。同时,对于房屋因拆迁而获得的增值部分,法院可能会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进行合理分配。例如,如果出卖人明知宅基地不能对外转让而仍然出售,那么出卖人可能要承担主要的过错责任,购房者可能会获得较多的增值补偿。 此外,各地对于农村房屋拆迁补偿的政策也有所不同。有些地方可能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特殊的补偿办法。所以,在外村买房遇到拆迁时,建议及时了解当地的拆迁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与拆迁部门和出卖人进行积极沟通。如果对补偿问题存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来解决,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