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面积的组成和摊派方式是什么?


在购房过程中,公摊面积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概念。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公摊面积的组成和摊派方式。 首先,什么是公摊面积呢?简单来说,公摊面积是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这部分面积由大家共同使用,所以要分摊到每个业主的购房面积中。 关于公摊面积的组成,根据相关规定,它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类是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比如说电梯井,它是为了方便整栋楼的居民上下楼而设置的,属于大家共同使用的部分,其面积就会计入公摊。第二类是套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以水平投影面积一半的建筑面积。例如,你家房子和公共走廊之间的那堵墙,这堵墙的一部分面积就会算入公摊。 接下来看看公摊面积的摊派方式。一般而言,公摊面积的计算是按照一定的公式来进行的。公摊系数等于总公摊面积除以总套内建筑面积。而业主所应分摊的公摊面积则等于公摊系数乘以套内建筑面积。比如说,一个小区的总公摊面积是1000平方米,总套内建筑面积是5000平方米,那么公摊系数就是1000÷5000 = 0.2。如果你家的套内建筑面积是100平方米,那么你家应分摊的公摊面积就是0.2×100 = 20平方米。 在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对商品房销售面积的计算以及公用建筑面积的分摊做出了相关规定。这些规定保障了购房者在公摊面积计算方面的权益,使得公摊面积的计算有章可循。购房者在购房时,有权要求开发商公示公摊面积的计算依据和详细组成,以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同时,如果对公摊面积的计算有疑问,也可以咨询专业的测绘机构进行核实。总之,了解公摊面积的组成和摊派方式,有助于购房者在购房过程中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