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及编制方法是什么?


现金流量表是一份重要的财务报表,它记录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简单来说,就是展示企业在一段时间里,钱是从哪里来的,又花到哪里去了。它能帮助投资者、债权人等了解企业的资金运作状况,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从法律层面来看,虽然没有专门针对现金流量表概念的法律条文,但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中对其编制等进行了规范。该准则适用于所有企业,要求企业按照规定编制现金流量表,以提供更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 关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也就是直接记录每一笔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比如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等。这种方法能直观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中现金的收支情况,让使用者清晰地看到企业现金的来源和去向。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一般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间接法是以净利润为起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等有关项目,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因为净利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而现金流量是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的,所以需要对一些项目进行调整。例如,折旧、摊销等费用虽然在计算净利润时扣除了,但并没有实际的现金流出,所以在间接法中要加回来。 在实际编制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一般来说,直接法更能体现现金流量表的目的,能为使用者提供更有用的信息,但编制过程相对复杂;间接法编制相对简单,但提供的信息相对有限。同时,企业还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现金流量进行合理分类和披露,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此外,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以及现金等价物。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企业在确定现金等价物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总之,准确编制现金流量表对于企业和相关利益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