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和分类是什么?


计算机犯罪指的是,行为人以计算机为工具或以计算机资产为攻击对象实施的,依照我国刑法应受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计算机干了违反刑法的坏事,或者对计算机相关的东西进行破坏等行为。 从概念角度来看,计算机犯罪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是以计算机作为犯罪工具,比如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诈骗、盗窃、传播淫秽物品等。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的便捷性和网络的广泛性,实施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另一方面是以计算机资产为攻击目标,像破坏计算机系统、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等。这些行为会对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于计算机犯罪有明确的规定。《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关于计算机犯罪的分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主要是针对那些未经授权,擅自进入特定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 二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罪。如前面提到的,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破坏,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就是这类犯罪。 三是利用计算机实施其他犯罪。比如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诈骗、盗窃等传统犯罪行为,只是借助了计算机和网络的手段。例如,诈骗分子通过虚假的网络平台,以各种理由诱骗他人转账汇款,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这种行为就同时触犯了诈骗罪和计算机犯罪相关规定。 总之,计算机犯罪是一个复杂且不断发展的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犯罪形式也不断出现。我们在享受计算机和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这些犯罪行为,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