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条件不起诉与缓刑有什么区别?


在了解附条件不起诉与缓刑的区别之前,我们先来分别认识一下这两个概念。 附条件不起诉,通俗来讲,就是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时,对于一些符合特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暂时不提起公诉,而是给他们设定一定的条件和考验期。如果在考验期内犯罪嫌疑人遵守了规定的条件,检察机关就不再对其提起公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二条规定,附条件不起诉适用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 缓刑则是法院在对犯罪分子判处刑罚时,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如果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遵守相关规定,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从适用对象来看,附条件不起诉主要针对的是未成年人犯罪,并且是涉嫌特定类型犯罪且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情况。而缓刑适用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并没有特定的年龄限制。 在适用阶段上,附条件不起诉是在审查起诉阶段,由检察机关作出的决定。而缓刑是在法院审判阶段,由法院根据案件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决定是否适用。 两者的法律后果也不同。附条件不起诉如果犯罪嫌疑人在考验期内遵守条件,就不会被起诉,也就不会留下犯罪记录。而缓刑是已经被判处了刑罚,只是暂缓执行,如果在考验期内违反规定,可能会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另外,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由检察机关确定,一般为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缓刑的考验期限则根据原判刑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综上所述,附条件不起诉和缓刑在适用对象、适用阶段、法律后果以及考验期限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