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案立案后取保候审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在诈骗案立案后,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在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下进行改造的刑罚方法;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独立适用附加刑意味着不判处主刑。如果诈骗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这些刑罚,那么就具备了取保候审的条件之一。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有期徒刑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当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时,需要综合考虑其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因素,判断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后是否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如是否会再实施犯罪、是否会干扰证人作证、是否会毁灭证据等。如果不会发生这些社会危险性,就可以考虑取保候审 。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对于患有严重疾病,导致生活无法自理的犯罪嫌疑人,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同时在确保不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情况下,可以取保候审。怀孕的妇女和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为了保障胎儿或婴儿的健康成长,在符合条件时也可以取保候审。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在司法实践中,有时会出现案件侦查、审查起诉或审判的时间较长,犯罪嫌疑人的羁押期限已满,但案件还没有办结的情况。这时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避免超期羁押,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在诈骗案立案后申请取保候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照上述法律规定的条件进行判断和申请。同时,申请取保候审通常需要向相关司法机关提交书面申请,并说明符合取保候审的理由和依据。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没有进行财产保全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吗
朋友欠我四千不还该怎么办?
房贷没还完能拿到房产证吗?
帮信罪属于什么罪名?
医疗事故的管辖范围是怎样的?
法院取保候审后还会被判处实刑吗
知道案号怎么查劳动争议案件详细信息?
入党是需要无犯罪记录还是无违法记录?
社保基金的来源渠道有哪些?
如何在支付宝提取公积金账户的钱?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依照哪些法律法规规定行事?
个体户三个月申报的流程是什么?
签了合同放贷算违约吗?
明星跟公司解约需要支付解约费吗?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程序有哪些?
怎样请求离婚过错损害赔偿?
毒品案件是否会没收唯一一套住房?
2024年公司可以因为工 作失误要求员工赔偿吗?
照片和病历是否能作为家暴证据?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