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判决的抗诉条件是什么?


民事判决的抗诉,指的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新审理要求的诉讼活动。下面为您详细介绍民事判决的抗诉条件。 首先,从法律依据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检察院可以提出抗诉的情形。 第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这里所说的“新证据”,是指在原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例如在一些合同纠纷案件中,原审时未能找到关键的合同补充协议,而在判决生效后找到了这份协议,且该协议的内容足以改变原判决结果,这种情况下就符合抗诉条件。 第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基本事实是指对原判决、裁定的结果有实质性影响、用以确定当事人主体资格、案件性质、具体权利义务和民事责任等主要内容所依据的事实。比如在侵权纠纷中,法院认定侵权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却没有相应的证人证言、监控录像等证据支持,那么就属于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满足抗诉条件。 第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如果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提交的关键证据是伪造的,而法院依据该证据作出了判决,那么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检察院抗诉。例如在民间借贷纠纷中,借条是关键证据,如果有证据证明借条是伪造的,就可以以此为由申请抗诉。 第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质证是指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及第三人在法庭的主持下,对当事人及第三人提出的证据就其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以及证明力的有无、大小予以说明和质辩的活动。如果主要证据没有经过这个环节就被法院采纳并作出判决,当事人可以申请抗诉。 第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比如在一些涉及银行账户资金往来的案件中,当事人因无法自行获取银行的交易明细,书面申请法院调查,而法院未进行调查收集,这种情况下也符合抗诉条件。 第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适用法律错误包括适用了错误的法律条文,或者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解释错误。例如在处理劳动纠纷时,错误适用了已经废止的劳动法规,导致判决结果错误,当事人可以申请抗诉。 第七,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审判组织的组成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如果合议庭成员不具备相应的资格,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可能会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当事人可以申请抗诉。 第八,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比如未成年人作为当事人,没有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诉讼,或者某些必要共同诉讼人因不可抗力等不能归责于本人的原因未参加诉讼,法院作出的判决可能损害其合法权益,这种情况下可以申请抗诉。 第九,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辩论权是当事人的重要诉讼权利,如果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不合理地限制当事人发言,或者未给予当事人充分的辩论机会,当事人可以申请抗诉。 第十,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传票传唤是确保当事人知晓诉讼情况并参加诉讼的重要程序,如果法院未经传票传唤就对当事人作出缺席判决,违反了法定程序,当事人可以申请抗诉。 第十一,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法院的判决应当围绕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如果判决结果遗漏了当事人的部分诉讼请求,或者超出了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范围,当事人可以申请抗诉。 第十二,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如果原判决、裁定所依据的其他法律文书,如仲裁裁决、公证文书等被撤销或者变更,那么原判决、裁定的基础就发生了变化,当事人可以申请抗诉。 总之,民事判决的抗诉条件是多方面的,当符合上述条件之一时,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抗诉,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