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公证要满足的条件有哪些


借款合同公证需要满足多方面条件。首先,在申请材料方面:申请人,也就是借贷双方当事人要提供身份证及其复印件 。要是由代理人代为办理的,应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有保证人担保的借贷,得提交保证文书及保证人的身份证明和保证人有能力担保的证明。以抵押作为担保借贷的,要提交抵押物清单及所有权证明;抵押物为共有物的,应提交共有人同意抵押的书面意见;共有人是夫妻的,还应提供夫妻关系证明。同时,要提交借款合同或抵押借款合同文本。民间借贷合同中,双方约定借款利息的,一定要在协议中写明,否则按照无利息借贷处理。 其次,从法律规定角度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二十七条,申请办理公证的当事人应当向公证机构如实说明申请公证的事项的有关情况,提供真实、合法、充分的证明材料;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的,公证机构可以要求补充。并且,申请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要有利害关系;申请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无争议;申请公证的事项要符合公证法第十一条规定的范围以及符合公证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和该公证机构在其执业区域内可以受理公证业务的范围。 另外,借款合同本身也得符合一定条件,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也就是说借款合同的双方得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签合同的意思是真实的,合同内容不能违法违规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相关概念: 公序良俗:指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公共秩序就是社会的一般利益,善良风俗就是社会的一般道德观念。简单讲就是合同行为不能破坏社会正常秩序,不能违背大家普遍认可的道德观念。 民事行为能力:就是一个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资格。比如成年人一般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未成年人等可能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进行一些民事活动会受到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