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主体要成立须具备哪些条件?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要判断单位犯罪主体是否成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单位必须是依法成立的组织。这意味着该单位的设立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像公司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进行注册登记,事业单位要按照相关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规定来设立。合法成立是单位成为犯罪主体的基本前提,一个非法成立的组织实施的犯罪行为,通常不能认定为单位犯罪,而是以个人犯罪论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其次,单位要有一定的决策机制。单位犯罪是通过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来决定实施的。决策机构可以是单位的董事会、股东会等,决策程序要符合单位的章程和相关规定。例如,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通常要经过董事会的讨论和决议。只有经过合法决策程序决定实施的犯罪行为,才可能被认定为单位犯罪。如果是单位中的某个个人擅自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而没有经过单位的决策程序,一般不能认定为单位犯罪。 再者,单位实施犯罪行为是为了单位的利益。这里的利益包括经济利益、声誉利益等。比如,单位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实施了偷税漏税的行为,就可能构成单位犯罪。如果犯罪行为仅仅是为了个人私利,即使以单位名义实施,也不能认定为单位犯罪。例如,单位的某个员工为了自己的奖金,虚构业务骗取客户资金,这就不属于单位犯罪。 最后,单位要具有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这意味着单位能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性质、后果,并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一般来说,依法成立且正常运营的单位都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但如果单位处于破产清算等特殊状态,其刑事责任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总之,单位犯罪主体的成立需要同时满足依法成立、有决策机制、为单位利益实施犯罪以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等条件。只有准确把握这些条件,才能正确认定单位犯罪,维护法律的公正和社会的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