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险会产生哪些后果?
我在生活中遇到了需要紧急避险的情况,当时为了避免更大的危险,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现在我有点担心,不知道这些紧急避险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想了解一下法律对此是怎么规定的。
展开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 在我国,紧急避险是一种法定的免责事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例如,甲在马路上正常行走,突然乙驾驶的汽车失控冲向甲,甲为了躲避汽车,不得已撞坏了丙的摊位。在这种情况下,引起险情发生的是乙,那么丙摊位的损失应由乙来承担。 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比如发生地震时,为了逃命,强行进入他人闲置的房屋躲避,这种情况下,紧急避险人通常不需要承担责任,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房屋所有人适当补偿。 不过,紧急避险也有一定的限度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的必要限度,一般是指紧急避险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如果避险行为造成的损害大于或等于所避免的损害,就属于超过必要限度。比如,为了避免自己的轻微擦伤,而将他人价值昂贵的古董砸坏,这就很可能超过了必要限度。 在实践中,判断紧急避险是否超过必要限度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包括危险的程度、避险的手段、造成的损害后果等。如果对紧急避险的后果存在争议,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由司法机关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认定和处理。总之,了解紧急避险的后果,有助于我们在面临危险时正确行使权利,同时也能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