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使用假公证文书会有什么后果?
我不小心拿到了一份假公证文书,当时没注意就拿去用了,还涉及到了一些买卖交易。现在我有点担心,不知道这种买卖使用假公证文书的行为在法律上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心里一直不踏实,想了解清楚。
展开


买卖和使用假公证文书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会带来一系列法律后果。 首先,从民事层面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以虚假的公证文书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比如在买卖交易中使用假公证文书,交易的另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该交易行为无效。一旦交易被认定无效,双方需要返还因该交易取得的财产,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意味着如果因为使用假公证文书进行买卖,已经交付的货物、款项等都要返还,而且还可能要承担赔偿对方损失的责任。 其次,在行政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所以,买卖使用假公证文书可能会面临行政拘留和罚款的处罚。 最后,从刑事角度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的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假公证文书涉及国家机关的公文性质,那么买卖使用假公证文书的行为就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会面临更为严厉的刑事处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