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举证时限提供证据会产生什么后果?
我最近涉及一场官司,本来想着在开庭的时候再把证据拿出来,可朋友说举证是有时限的,超过时限提交证据可能有问题。我不太懂,就想问问超过举证时限提供证据到底会怎么样?会不会直接就不被采纳了呢?
展开


在法律诉讼中,举证时限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当事人向法院提交证据的时间限制。设立举证时限的目的在于保障诉讼的效率,避免当事人故意拖延举证,确保案件能够及时、公正地得到审理。 那么超过举证时限提供证据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二条规定,当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采纳。但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有关的,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依照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第一百一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训诫、罚款。当事人非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逾期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采纳,并对当事人予以训诫。 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是故意或者有重大过失超过举证时限提交证据,一般情况下法院是不会采纳这些证据的。不过要是这些证据和案件的基本事实有关系,法院还是会采纳,但是会对当事人进行训诫,还可能会罚款。而要是当事人没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只是不小心超过了举证时限,法院会采纳证据,但是也会对当事人进行训诫。 举个例子,如果甲和乙有合同纠纷,甲在举证期限内没有提交一份关键的合同原件,到开庭时才拿出来。如果甲是故意不按时提交,法院可能一开始不采纳这份证据。但如果这份合同原件对于查明案件基本事实至关重要,法院最终会采纳,但会对甲进行训诫甚至罚款。要是甲是因为不可抗力等非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原因没按时提交,法院就会采纳证据,只是会提醒甲以后要注意按时举证。 所以,当事人在参与诉讼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法院规定的举证时限提交证据,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确实有特殊情况无法按时举证,要及时向法院说明,申请延长举证期限。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