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不付抚养费对方会有什么后果?


在法律层面,抚养费是指父母或其他对未成年人负有抚养义务的人,为未成年人承担的生活、教育等费用。当一方不支付抚养费,另一方选择起诉时,会引发一系列的法律后果。 首先,如果原告(也就是起诉方)提供的证据充分,能够证明被告(不支付抚养费的一方)确实存在未履行支付抚养费义务的情况,法院通常会判决被告支付抚养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也就是说,法院会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等因素,确定被告应支付的抚养费数额和支付方式。 若被告在法院判决之后,仍然拒不支付抚养费,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采取多种强制执行措施。例如,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此外,法院还有权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被告拒不执行法院关于支付抚养费的判决、裁定,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这意味着,不支付抚养费的一方不仅要履行支付义务,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