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犯罪司法界定在法律上如何认定?

我和别人签了合同,履行过程中出了问题。对方说我是合同诈骗,但我觉得只是合同纠纷。我不太清楚这两者在法律上到底怎么界定,也不知道自己这种情况该怎么认定,所以想了解一下相关法律依据和认定方法。
展开 view-more
  • #合同界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合同纠纷和合同诈骗犯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法律上有明确的界定。合同纠纷通常是指合同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因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履行方式、履行时间等方面存在分歧而产生的争议。这种纠纷一般是由于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误解或者疏忽等原因引起的,属于民事范畴。合同诈骗犯罪则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一种犯罪行为。 从构成要件来看,合同纠纷中,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一般具有履行合同的真实意愿,虽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完全履行合同义务,但并不具有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故意。而合同诈骗犯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故意,其签订合同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骗取对方的信任并获取财物。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犯罪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是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的履约能力。如果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根本不具备履行合同的能力,却仍然与对方签订合同,这就可能存在诈骗的嫌疑。例如,没有资金、没有货源却谎称有能力供货并签订合同。 其次是行为人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如果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积极履行合同义务,即使最终未能完全履行,也更倾向于认定为合同纠纷。相反,如果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以各种理由逃避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将对方交付的财物用于非法活动或挥霍,那么就很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犯罪。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了合同诈骗罪的具体情形:(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符合上述情形之一,且数额较大的,将以合同诈骗罪论处。而合同纠纷则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民事法律进行处理,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