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签订合同时有哪些技巧?

我最近要签一份合同,心里有点没底。不知道签订合同时有啥技巧能保护好自己的权益,避免后续出问题。想了解一下在条款设置、风险防范这些方面有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展开 view-more
  • #合同签订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商业活动或日常生活中,签订合同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法律行为。掌握签订合同的技巧,能够有效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以下为您详细介绍签订合同时的一些关键技巧。首先,要确保合同主体适格。合同主体就是签订合同的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合同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对于自然人而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签订合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签订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其他合同需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而对于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应当在其经营范围内签订合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之一。其次,合同条款要明确具体。合同条款是合同的核心内容,它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条款应避免模糊不清或产生歧义。例如,在合同中涉及到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等内容时,要明确具体的数值、标准和要求。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这些条款。明确的条款有助于减少日后可能出现的纠纷。再者,要注意违约责任的约定。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在合同中明确约定违约责任,能够对双方起到约束作用,促使双方积极履行合同义务。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可以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另外,要进行必要的审查和担保。在签订合同前,对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信用状况、履约能力等进行审查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通过查询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要求对方提供相关的资质证明和财务报表等方式进行审查。如果对方的信用状况存在疑问,可以要求对方提供担保,如保证、抵押、质押等。《民法典》规定了保证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等担保合同的相关内容。最后,合同的形式要符合法律规定。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例如,建设工程合同、技术开发合同等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书面合同能够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便于保存和举证。总之,签订合同是一项需要谨慎对待的法律行为。通过掌握上述签订合同的技巧,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能够有效降低法律风险,保障合同的顺利履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