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偷盗手机会如何定罪量刑?
在法律层面,对于买卖偷盗手机的行为,定罪量刑需要分不同情况来看。首先是购买偷盗手机的情况,这可能涉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该罪名通俗来讲,就是明知道是犯罪得来的东西,还帮忙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是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判断是否‘明知’,并不要求购买者明确知道手机是偷盗所得,只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应当知道可能是赃物就行。比如,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购买手机,或者卖家交易时鬼鬼祟祟、不愿意透露手机来源等情况,就可能被认定为‘明知’。而对于主动出售偷盗手机的人,其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里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不同地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会有不同的标准。一般来说,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总之,买卖偷盗手机在法律上是有明确的定罪量刑标准的,大家在交易时一定要确保物品来源合法,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