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疗纠纷的正确说法有哪些?


医疗纠纷是指基于医疗行为,在医方(医疗机构)与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之间产生的因对治疗方案与治疗结果有不同的认知而导致的纠纷等。下面为你从几个方面介绍关于医疗纠纷的一些正确说法。 首先是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双方自愿协商;申请人民调解;申请行政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协商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医患双方直接就争议问题进行沟通,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人民调解则是由中立的第三方调解机构介入,促进双方达成和解。行政调解是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调解。而诉讼是最后的保障,如果其他途径都无法解决纠纷,患者或医疗机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进行判决。 其次是医疗损害责任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这里的过错包括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等。也就是说,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并导致患者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就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再者是医疗纠纷中的证据问题。病历资料是医疗纠纷中的重要证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填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患者有权查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医疗费用以及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属于病历的全部资料。患者及时查阅和复制病历资料,有助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另外是赔偿问题。医疗纠纷中的赔偿项目通常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如果造成患者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具体的赔偿标准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损失以及医疗机构的过错程度等因素来确定。 总之,了解医疗纠纷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助于医患双方在纠纷发生时,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解决问题,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