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再审时法院是如何进行审查的?


当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再审时,法院会启动一系列的审查程序,以确定是否应当对案件进行再审。下面为你详细介绍法院审查再审申请的具体过程。 首先是形式审查。法院在收到再审申请书等相关材料后,会先查看这些材料是否符合形式要求。例如,再审申请书是否按照规定的格式撰写,是否有明确的再审请求、事实和理由;申请再审的当事人是否适格,即是否是原审案件的当事人或者法律规定的可以申请再审的利害关系人;申请再审的期限是否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本法第二百零七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如果材料不符合形式要求,法院可能会要求申请人补充或更正。 接着是实质审查。这是法院审查再审申请的核心环节。法院会对再审申请的事实和理由进行全面审查。对于当事人提出的新证据,法院会审查其真实性、合法性以及与案件的关联性。如果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法院会予以重视。同时,法院也会审查原判决、裁定在适用法律方面是否存在错误。比如,是否错误适用了法律条文,或者对法律的解释是否正确。此外,法院还会审查原审判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存在违反法定程序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情形,像是否存在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未回避等情况。 在审查方式上,法院一般会先进行书面审查,即对再审申请书、原审卷宗、相关证据材料等进行认真查阅。如果通过书面审查认为有必要,法院可能会组织询问当事人,听取双方的意见和陈述。在某些情况下,法院还可能会进行调查取证,以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 经过审查后,法院会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处理。如果再审申请符合法律规定的再审条件,法院会裁定再审;如果不符合再审条件,法院会裁定驳回再审申请。总之,法院在审查再审申请时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的,以确保司法的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