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处理离婚时尚未取得所有权房屋的裁判规则是怎样的?
我 和我爱人打算离婚,但我们现在住的房子还没拿到房产证。我们都想要这房子,也不知道法院会怎么判。我就想了解下,法院在处理离婚时这种还没取得所有权的房屋,有啥裁判规则呢?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在离婚案件中,对于尚未取得所有权的房屋处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相关的法律概念。尚未取得所有权的房屋,指的是在离婚时,夫妻双方所居住或涉及的房屋,由于各种原因,比如房屋还未建成、未完成产权登记手续等,导致没有获得合法有效的房屋所有权证书。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七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双方对尚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权的房屋有争议且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不宜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这意味着,当夫妻双方无法就未取得所有权的房屋达成一致意见时,法院不会直接判定房屋归谁所有,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比如哪一方更需要居住该房屋、哪一方在购房过程中出资更多等因素,来决定由哪一方暂时使用该房屋。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会考虑房屋的出资情况。如果一方在购房时支付了大部分的款项,那么在判决房屋使用权时可能会倾向于该方。例如,夫妻双方在婚前,一方支付了房屋的首付款,婚后共同还贷,但房屋仍未取得所有权,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可能会考虑将房屋的使用权判给支付首付款的一方。另一方面,法院也会考虑居住需求。如果一方没有其他合适的居住场所,而另一方有其他居住条件,那么法院可能会将房屋的使用权判给没有其他居住场所的一方。
当房屋取 得完全所有权后,如果当事人有争议,可以另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就是说,等到房屋拿到了所有权证书,夫妻双方对于房屋的归属仍然存在争议的话,可以再次向法院起诉,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来判决房屋的所有权归属。总之,对于离婚时尚未取得所有权的房屋,法院会谨慎处理,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