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亲结婚时法院会怎样判决离婚?
我和伴侣是近亲关系,现在想结束这段婚姻。我不太清楚在法律层面,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向法院申请离婚,法院一般会依据什么来判决,具体会有怎样的判决结果,希望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流程。
展开


在法律中,近亲结婚是一种受到严格限制的婚姻情形。首先我们要明白近亲结婚的概念,它指的是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缔结的婚姻关系。直系血亲很好理解,就是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比如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等。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则是指具有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非直系血亲而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像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一条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三)未到法定婚龄。这里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就是指近亲结婚。也就是说,近亲结婚在法律上属于无效婚姻,而不是通过常规的离婚程序来解除。 当涉及近亲结婚向法院提起诉讼时,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会先对双方是否属于近亲关系进行调查核实。一旦查证确实是近亲结婚,法院会依据《民法典》的上述规定,直接判决该婚姻无效。无效的婚姻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 关于财产处理方面,《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四条规定,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无效婚姻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如果在近亲结婚期间有子女的,适用本法关于父母子女的规定。 所以,对于近亲结婚,法院不会按照普通离婚案件来判决,而是会判决婚姻无效,并对相关的财产、子女等问题作出相应处理。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