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死认定为工伤时法院怎么判?


过劳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当涉及过劳死被认定为工伤后的判决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第十五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如果过劳死符合上述认定工伤或视同工伤的条件,就可以被认定为工伤。 在法院判决方面,一旦过劳死被认定为工伤,赔偿责任通常由用人单位承担。赔偿项目主要依据《工伤保险条例》来确定。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法院在判决时,会严格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各项赔偿金额。同时,会审查用人单位是否为职工缴纳了工伤保险。如果用人单位依法缴纳了工伤保险,那么大部分赔偿费用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若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那么所有的赔偿费用将由用人单位自行承担。此外,法院还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如劳动者的工作强度、用人单位的管理责任等因素,确保判决的公平公正,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