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部队罪需要哪些犯罪构成?


逃离部队罪,是指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行为。下面为你详细阐述其犯罪构成要件。 首先是主体要件。逃离部队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以及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简单来说,就是正在服兵役的人员,包括正规军和武警部队等有军籍的人员,以及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等相关人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相关规定,这些人员都有依法服兵役和遵守部队规定的义务。 其次是主观要件。该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逃避继续服兵役的目的。也就是说,行为人是有意识、有目的地逃离部队,不想再继续履行兵役义务。如果是因为迷路、受伤等不可抗拒的原因暂时脱离部队,而没有逃避服兵役的故意,就不构成此罪。 再者是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兵役制度。国家通过兵役制度来保障军队的兵源和战斗力,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现役军人逃离部队的行为,破坏了兵役制度的正常执行,影响了部队的正常秩序和任务执行。我国《宪法》《兵役法》等法律都对公民依法服兵役作出了明确规定,逃离部队的行为违反了这些法律规定。 最后是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兵役法规,实施了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行为。“违反兵役法规”,是指违反我国《宪法》《兵役法》及其他军事法规要求现役军人必须切实履行兵役义务的规定。“逃离部队”,是指为逃避服役而脱离部队。“情节严重”一般是指携带武器装备逃离部队、组织他人共同逃离部队、多次逃离部队等情况。只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如果情节轻微,一般会按照军纪进行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五条规定,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战时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综上所述,逃离部队罪的构成需要同时满足主体、主观、客体和客观四个方面的要件,并且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在判断是否构成该罪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准确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