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经营罪的犯罪构成是怎样的?


非法经营罪是一种违反国家规定,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且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下面从犯罪构成的四个方面为你详细解释: 首先是主体方面,非法经营罪的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个人就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则涵盖了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这意味着无论是个人独自开展的非法经营活动,还是单位组织实施的,都可能触犯此罪。例如,一些个人未经许可倒卖烟草,或者某些公司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等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单位犯非法经营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个人犯罪的规定处罚。 其次是主观方面,该罪在主观上要求行为人必须是故意的,并且通常具有谋取非法利润的目的。也就是说,行为人明知自己的经营行为违反了国家规定,却仍然积极实施,希望通过这种非法经营活动获取利益。比如,有人明知没有相关许可证不能经营食盐,却为了赚钱而私自售卖,这就符合主观故意且以获利为目的的特征。 再者是客体方面,非法经营罪侵犯的客体是市场秩序。国家为了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行,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经营活动。非法经营行为破坏了这些规定,干扰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正常交易。例如,非法经营外汇业务,会对国家的金融市场秩序造成冲击,影响国家对外汇的有效管理和调控。 最后是客观方面,这主要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从事非法经营活动,且情节严重。这里的“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和决定,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常见的非法经营行为包括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等。并且,这些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对于“情节严重”的判断,司法实践中会综合考虑非法经营的数额、违法所得的数额、造成的后果等因素。比如,非法经营食盐数量巨大,严重扰乱了食盐市场的供应和价格稳定,就可能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