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对胁从犯刑事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我在某种压力下参与了一起违法行为,不是主动去做的,感觉自己有点像胁从犯。我特别想知道在刑法里,对于像我这样的胁从犯,刑事责任是怎么规定的,会不会判得很重,我现在心里很慌,希望能了解清楚。
展开


在刑法中,胁从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简单来说,胁从犯就是那些原本没有犯罪的故意,但在他人的威胁、强迫之下,不得不参与犯罪活动的人。这种威胁通常是对胁从犯本人或者其亲属的生命、健康、名誉等重要权益造成现实的、紧迫的危险,使得胁从犯在恐惧心理的支配下实施了犯罪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罪责相适应的原则,即根据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和犯罪人的主观恶性来确定刑罚的轻重。 对于如何判断胁从犯的犯罪情节,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一方面,要看胁迫的程度。如果胁迫的程度非常严重,已经达到使胁从犯完全丧失意志自由的程度,那么胁从犯的主观恶性就相对较小,可能会被免除处罚。例如,犯罪分子用枪指着胁从犯的头,威胁其实施犯罪行为,在这种极端情况下,胁从犯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另一方面,要看胁从犯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如果胁从犯只是参与了一些次要的、辅助性的犯罪行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影响较小,那么也可以适当减轻处罚。比如在盗窃犯罪中,胁从犯只是帮忙望风,没有直接参与盗窃财物的行为。 此外,还需要考虑胁从犯在犯罪过程中的表现。如果胁从犯在犯罪过程中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尽量减少犯罪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也可以作为减轻处罚的情节。例如,在抢劫过程中,胁从犯劝说其他犯罪人不要伤害被害人,并且在事后积极协助警方抓捕其他犯罪人。 总之,刑法对于胁从犯刑事责任的规定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刑罚的公正和合理,既惩罚犯罪行为,又充分考虑到胁从犯的特殊情况。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