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和特征是什么?


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金融合约,它的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简单来说,它就像是一个“影子”,其价值的变动是随着基础资产(比如股票、债券、商品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化而变化的。 从定义上看,衍生金融工具本身并不具有独立的价值,它是基于其他资产派生出来的。例如,股票期权就是一种衍生金融工具,它的价值和对应的股票价格紧密相关。当股票价格上涨或下跌时,股票期权的价值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 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首先是跨期性。衍生金融工具是交易双方通过对利率、汇率、股价等因素变动趋势的预测,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一定条件进行交易或选择是否交易的合约。这意味着交易是在未来某个时间点才会真正发生,而不是即时完成的。比如,期货合约规定了在未来特定日期以特定价格买卖某种资产,双方在签订合约时就对未来的交易进行了约定。 其次是杠杆性。它只需要支付少量的保证金或权利金就可以签订大额合约或互换不同的金融工具。这就好比用很小的力量撬动很大的物体。以期货交易为例,投资者只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以控制价值远高于保证金的合约。但杠杆性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放大收益的同时也放大了风险。如果市场走势与投资者的预期相反,损失也会成倍增加。 再者是联动性。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与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紧密联系、规则变动。基础资产价格的微小变动可能会导致衍生金融工具价值的大幅波动。例如,外汇期权的价值会随着汇率的变化而剧烈变动。 最后是不确定性或高风险性。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后果取决于交易者对基础工具(变量)未来价格(数值)的预测和判断的准确程度。由于基础资产价格的变化是复杂多变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治、经济、市场情绪等,所以衍生金融工具的价格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使得交易面临较高的风险。 在我国,虽然没有专门针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一部统一法律,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一般规定适用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也出台了一系列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进行规范和监管,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