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票据审计的定义和程序是什么?


应收票据审计是指对企业应收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监督的一种审计活动。它对于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可靠,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为你详细解释其定义和程序。 从定义角度看,应收票据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应收票据审计就是审计人员通过一系列方法,对企业应收票据的取得、贴现、背书、保管等环节进行审查,以确定其是否存在问题,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定。 在审计程序方面,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了解企业应收票据的基本情况。审计人员会与企业财务人员沟通,了解企业应收票据的种类、数量、金额、到期日等信息,查看企业应收票据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评估企业应收票据管理的风险。比如,了解企业是否有专人负责应收票据的保管,是否建立了应收票据台账等。 第二步是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审计人员会抽取一定数量的应收票据业务,检查企业在应收票据的取得、贴现、背书等环节是否遵循了内部控制制度。例如,检查企业取得应收票据时是否有销售合同、发票等原始凭证,贴现时是否经过了适当的审批等。 第三步是实施实质性程序。这是应收票据审计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对应收票据的存在性、完整性、权利和义务、计价和分摊等方面进行审查。审计人员会通过函证、监盘等方式,验证应收票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比如,向出票人或承兑人函证应收票据的金额、到期日等信息,实地监盘企业的应收票据实物。 第四步是审查应收票据的利息计算和会计处理。审计人员会检查企业是否按照规定正确计算应收票据的利息,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例如,检查企业是否将应收票据的利息收入计入了正确的会计期间。 第五步是关注应收票据的贴现和背书情况。审计人员会审查企业应收票据的贴现和背书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存在或有负债。比如,检查企业贴现应收票据时是否承担了连带还款责任。 第六步是形成审计结论和报告。审计人员在完成上述审计程序后,会根据审计结果形成审计结论,并撰写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中会指出企业应收票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企业对应收票据的核算和管理也应遵循这一要求。通过应收票据审计,可以发现企业在应收票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促使企业加强内部控制,规范会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