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份债务人的定义和成立要件是什么?


按份债务人在法律领域有着明确的定义和特定的成立要件。下面我们分别来详细阐述。 首先,按份债务人的定义。按份债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债务人按照各自确定的份额分担义务的债务。相应地,按份债务人就是承担按份债务的人。简单来说,在一笔债务中,如果有多个债务人,他们每个人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比例来承担债务的偿还责任,这些债务人就是按份债务人。比如,甲、乙、丙三人共同向丁借款 30 万元,约定甲承担 10 万元的偿还责任,乙承担 10 万元,丙承担 10 万元,那么甲、乙、丙就是按份债务人,他们各自只对自己所承担的份额负责。 接下来,探讨按份债务人的成立要件。 第一,债的一方当事人必须为两人或两人以上。这是按份债务成立的基本前提。如果只有一个债务人,那就不存在按份的问题了。就像前面举例的甲、乙、丙三人共同借款,如果只有甲一人借款,那就是单一债务人的债务,不构成按份债务。 第二,给付须基于同一原因。这里的同一原因可以是合同、侵权行为等。也就是说,多个债务人的债务是基于同一个法律事实而产生的。例如,甲、乙、丙三人共同与丁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因为这份合同产生了向丁支付货款的债务,这就是基于同一合同原因产生的按份债务。 第三,债的标的为可分。所谓可分,是指作为债的标的的给付可以分成数个给付,并且不损害其性质和价值。比如,甲、乙、丙三人共同购买了一批价值 30 万元的货物,约定每人承担 10 万元的货款,货物可以按照价值进行分割,这种情况下就满足债的标的可分的条件。如果债的标的是不可分的,如一幅独一无二的名画,就不能成立按份债务。 第四,各债务人按照确定的份额分担义务。这是按份债务的核心特征。各债务人的份额必须是明确的,可以是当事人之间的约定,也可以是法律的规定。例如,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各自承担债务的比例;或者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根据法律规定按照均等份额承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一十七条规定:“债权人为二人以上,标的可分,按照份额各自享有债权的,为按份债权;债务人为二人以上,标的可分,按照份额各自负担债务的,为按份债务。按份债权人或者按份债务人的份额难以确定的,视为份额相同。”该条法律明确了按份债务的概念和份额确定的规则,为按份债务人的相关规定提供了法律依据。 综上所述,了解按份债务人的定义和成立要件,有助于我们在涉及多人债务关系时,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