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立功的界定及对量刑的影响是什么?


重大立功是刑法领域一个重要的概念,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它的界定以及对量刑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重大立功的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重大立功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罪犯有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提供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的;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等表现的。这里的“重大犯罪”“重大案件”“重大犯罪嫌疑人”的标准,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或者案件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等情形。 比如,甲在服刑期间,揭发了乙实施的一起在全国范围内造成恶劣影响的诈骗案件,并且提供了关键线索,使得这起案件得以侦破,乙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那么甲的行为就可以认定为重大立功。 接下来,我们说说重大立功对量刑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也就是说,如果犯罪嫌疑人有重大立功表现,法官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对其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减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免除处罚则是指对犯罪分子作有罪宣告,但免除其刑罚处罚。 例如,丙因盗窃罪被起诉,原本可能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但丙在侦查阶段揭发了丁的一起重大贩毒案件,有重大立功表现,法院在量刑时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对丙减轻处罚,判处低于10年的有期徒刑,甚至有可能免除处罚。 总之,重大立功的界定有明确的法律标准,而其对量刑的影响体现了法律对于犯罪分子积极改过、协助司法的肯定和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