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监护人的定义是什么?
我不太清楚法律上被监护人到底是怎么定义的。我家里有些情况涉及到监护相关问题,比如家里有未成年人和老人,我想知道他们是不是被监护人,所以想了解下被监护人在法律上的准确概念。
展开


在法律领域,被监护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简单来说,被监护人是指那些由于年龄、精神状态等原因,不能完全独立地进行民事活动,需要他人对其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被监护人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因为年龄尚小,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在认知、判断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能力。所以,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属于被监护人。比如,一个10岁的孩子,他可能不具备完全理解购买大额商品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能力,这时就需要监护人来保护他的权益。 另一类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是指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是指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像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成年人,他们可能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不能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事务,因此也属于被监护人的范畴。 对于被监护人,法律规定了监护人的职责。监护人要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同时,监护人在履行监护职责时,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最大程度地保障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如果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总之,被监护人是法律为了保护特定人群的权益而设定的概念,通过明确被监护人的范围和监护人的职责,保障了这些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