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案件中放弃抢救跟放弃治疗有什么区别?
我遇到一个涉及医疗决策的案件,家属面临是否继续对患者进行救治的抉择。我不太清楚在法律层面,放弃抢救和放弃治疗是一样的吗,它们各自有怎样的定义和法律后果,想了解这两者之间具体的区别。
展开


在法律语境下,理解放弃抢救和放弃治疗的区别非常重要。下面为你详细解释这两个概念,并说明它们在法律上的不同。 放弃抢救通常指的是在患者处于危急情况,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医疗措施来维持生命时,家属或患者本人(如果具有决策能力)决定不进行这些紧急的、可能延长生命的措施。比如,当患者心跳骤停,医生建议进行心肺复苏,但家属基于各种考虑决定不进行,这就属于放弃抢救。 而放弃治疗的范围相对更广,它不仅包括在危急时刻放弃紧急抢救措施,还可能是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停止一般性的治疗手段,像停止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例如,患者患有慢性疾病,长期治疗效果不佳且经济负担沉重,家属决定停止后续的治疗。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有权自主决定医疗方案。在患者有明确意愿的情况下,其意愿应得到尊重。但当患者无法表达意愿时,家属作为法定代理人有权利和义务做出决策。不过,家属的决策必须基于患者的最大利益,并且在合理的范围内。 在案件中,放弃抢救和放弃治疗的法律后果可能不同。如果放弃抢救是基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准确判断,且家属充分了解情况后做出的理性决定,通常不会被认定为违法。但如果家属在没有充分了解病情的情况下盲目放弃抢救,可能会引发法律纠纷。对于放弃治疗,如果是在医生的建议下,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治疗前景和经济状况等因素后做出的决定,一般是合法的。但如果家属为了逃避经济责任等不正当目的而放弃治疗,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