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侵权与过失犯罪的区别是什么?


民事侵权和过失犯罪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定义和构成要件。民事侵权指的是行为人因为过错,或者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无过错,而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比如说,张三不小心撞坏了李四的自行车,这就是一种简单的民事侵权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而过失犯罪则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行为。像医生在手术中因为疏忽用错药,导致患者死亡,就可能构成过失犯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其次是法律后果不同。民事侵权的法律后果主要是承担民事责任,常见的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这些责任的目的主要是补偿受害人所受到的损失,使其权益恢复到被侵害之前的状态。比如上面提到的张三撞坏李四自行车,张三就需要赔偿李四自行车的损失。而过失犯罪的法律后果是承担刑事责任,处罚方式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主刑,还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附加刑。刑事责任是一种更严厉的制裁,旨在惩罚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再者是两者的危害程度和主观恶性不同。民事侵权行为一般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相对较小,主要涉及的是个人之间的权益纠纷。行为人的主观过错程度通常也较轻,可能只是一般的疏忽或者不小心。而过失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较大,已经达到了需要用刑罚来制裁的程度。虽然行为人主观上也是过失,但这种过失往往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如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等。 最后,在处理程序上也存在差异。民事侵权纠纷通常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解决,由受害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调解,也可以由法院进行判决。而过失犯罪则由国家公诉机关代表国家提起公诉,由法院进行审判。整个过程遵循刑事诉讼程序,更加严格和规范。 总之,民事侵权和过失犯罪在定义、法律后果、危害程度、主观恶性以及处理程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正确判断行为的性质,采取合适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