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物和质押物的区别是什么?


在法律领域中,抵押物和质押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存在着诸多区别。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抵押物和质押物。抵押物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而质押物则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或权利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或权利作为债权的担保。 从法律条文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抵押和质押做出了明确规定。根据《民法典》第四百零二条规定,以本法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而对于质押,《民法典》第四百二十九条规定,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 二者在占有权方面存在明显区别。抵押物不转移占有权,也就是说,抵押人仍然可以继续使用抵押物。例如,企业将厂房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在抵押期间,企业仍然可以正常使用该厂房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质押物需要转移占有权,出质人需要将质押物交付给质权人。比如,个人将自己的珠宝质押给典当行获取资金,此时珠宝就由典当行占有。 从担保物的种类来看,抵押物可以是不动产,如房屋、土地等,也可以是动产,如机器设备等。而质押物通常是动产和权利,像汇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等权利凭证,以及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等。 此外,在实现方式上也有所不同。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对于抵押物,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协议不成的,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对于质押物,质权人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前,与出质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质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质押财产优先受偿。 综上所述,抵押物和质押物在占有权、担保物种类、实现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区别。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担保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