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证据清单和证据保全的区别在哪里?
我在处理一个法律纠纷时,涉及到提交证据。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接受证据清单和证据保全这两个概念。我不太清楚它们具体是怎么回事,想知道接受证据清单和证据保全到底有啥区别,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呢?
展开


接受证据清单和证据保全是在法律程序中与证据相关的两个不同概念,下面为你详细解释它们的区别。 接受证据清单是在当事人向司法机关提交证据时,司法机关出具的一种记录文件。它主要起到一个凭证的作用,就好比你去超市购物,超市给你开的购物小票,上面会记录你提交了哪些证据,证据的名称、数量、提交时间等信息。这份清单是对当事人提交证据这一行为的确认,证明当事人已经按照要求把证据交给了司法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精神,当事人有权向法院提交证据,而法院有义务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进行登记,并出具接受证据清单。 证据保全则是一种法律措施。当证据可能会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时候,当事人或者司法机关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把证据固定下来。比如说,证人可能要出国定居,以后很难再找到他作证,这时候就可以对证人的证言进行证据保全;或者一些物证可能会腐烂、损坏,也可以对其进行保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因情况紧急,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利害关系人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证据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 总的来说,接受证据清单只是对证据提交情况的记录,而证据保全是为了防止证据丢失或难以取得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手段。两者在目的、性质和操作方式上都有明显的区别。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