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纠纷和诈骗罪的区别是什么?


民间借贷纠纷和诈骗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是两者的定义不同。民间借贷纠纷本质上是一种民事纠纷,指的是在自然人、法人以及非法人组织之间因资金借贷而产生的争议。比如张三借给李四一笔钱,约定了还款时间,到期后李四没还,这就可能引发民间借贷纠纷。而诈骗罪则是一种刑事犯罪,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比如王五编造自己生病急需钱的虚假理由,骗赵六借给他一大笔钱,然后消失不见,这就可能构成诈骗罪。 从主观目的来看,民间借贷中,借款人通常是确实有资金需求而借款,有还款的意愿,只是可能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暂时无法偿还。就像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向个人借款,后续想办法盈利后还款。而诈骗罪中,行为人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还钱,其目的就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 在行为方式上,民间借贷一般是基于真实的借款事由,双方会签订借条等借款凭证,约定还款方式、利息等事项。而诈骗罪中,行为人往往会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编造一些根本不存在或者虚假的借款理由来骗取他人信任从而获得钱财。 在法律依据方面,民间借贷纠纷主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合同编的相关规定调整。根据《民法典》规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借款人不履行还款义务,贷款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借款人还款。而诈骗罪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规制。《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当遇到类似情况时,如果发现对方可能构成诈骗罪,应该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如果只是普通的民间借贷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等方式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