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应当”和“可以”在法律上有什么区别?

在看一些法律条文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应当”和“可以”这样的表述。我不太理解它们在法律层面到底有啥不一样,感觉挺容易混淆的。想知道这俩词在法律规定中的具体含义和影响,希望专业人士帮忙解答下。
展开 view-more
  • #法律术语
  • #应当与可以
  • #法律区别
  • #法律规定
  • #授权性规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法律领域,“应当”和“可以”是两个具有不同法律意义的术语。 “应当”在法律上通常表达的是一种强制性的要求,意味着必须要做。它体现了法律的刚性规定,相关主体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去实施行为,否则就可能构成违法,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规定,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这里对于阻碍执行职务这一行为的处罚规定,就体现了执法机关对于该违法行为必须进行相应处理,这就是“应当”所带来的强制性。 而“可以”在法律中表达的是一种授权性的规定,它给予了相关主体一定的自由选择权。也就是说,主体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决定是否实施某一行为。还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为例,其中规定对于一些情节较轻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这表明公安机关在面对这类情况时,有选择调解或者不调解的权利,并非一定要进行调解。 简单来说,“应当”是硬性要求,是必须遵守的;“可以”则提供了选择的空间,主体能够根据实际状况来灵活决定。所以,准确理解“应当”和“可以”在法律条文里的含义,对于正确适用法律、明确法律责任以及维护自身权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