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和走账在量刑上有什么区别?


在法律中,诈骗和走账在量刑上存在明显区别,以下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诈骗。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里的数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各地会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幅度内确定具体标准。比如,一般来说诈骗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 而走账,如果是单纯的正常走账行为,是合法的经济往来。但如果是帮犯罪分子“走账”,可能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或者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罪名。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为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由此可见,诈骗和走账(涉及违法犯罪的走账)量刑不同,诈骗量刑相对更重,尤其是诈骗数额巨大或特别巨大时。走账涉及的罪名量刑一般在三年以下,情节严重时才会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量刑。当然,具体量刑还需要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由法院根据证据、情节等因素依法进行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