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制裁和民事制裁有什么区别?


刑事制裁和民事制裁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制裁方式,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首先是定义方面。刑事制裁是指国家对违反刑事法律的人依其所负的刑事责任而实施的刑罚制裁。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人做了触犯刑法的事情,比如杀人、抢劫等犯罪行为,就会面临刑事制裁。而民事制裁是由人民法院依法给予民事违法行为者依其应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而进行的法律制裁。比如在合同纠纷中,一方违约给另一方造成损失,就可能要接受民事制裁。 其次是适用的法律依据不同。刑事制裁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相关的刑事诉讼法律规定。这些法律明确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以及对应的刑罚。而民事制裁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民事法律。民法典涵盖了各种民事关系,如物权、债权、人身权等方面的规定。 再者是适用的对象不一样。刑事制裁针对的是犯罪行为,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只有行为人的行为达到了刑法规定的犯罪标准,才会受到刑事制裁。而民事制裁适用于民事违法行为,这种行为通常是违反了民事法律规定,损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但危害程度相对较轻。 然后是制裁的方式存在差异。刑事制裁的方式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这些刑罚措施是比较严厉的,旨在惩罚犯罪行为并预防犯罪。民事制裁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其目的主要是补偿受害者的损失,恢复被破坏的民事关系。 最后在程序方面也有不同。刑事制裁一般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公诉(除了一些自诉案件),遵循刑事诉讼程序。这个程序比较严格和复杂,涉及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多个环节。而民事制裁通常是由受害者自己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遵循民事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相对灵活一些,注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