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制裁与刑事制裁有什么区别?


民事制裁和刑事制裁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法律制裁方式,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首先,适用的法律依据不同。民事制裁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民事法律。这些法律是用来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比如签订合同、进行买卖交易等活动中出现纠纷,一方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时,就可能适用民事制裁。而刑事制裁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只有当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时,才会受到刑事制裁。 其次,制裁的目的不一样。民事制裁的目的主要是补偿受害人的损失,恢复被破坏的民事法律关系。比如,在合同纠纷中,如果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了经济损失,违约方可能需要赔偿对方的损失,这就是通过民事制裁来补偿受害人。而刑事制裁的目的更侧重于惩罚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安全。对于那些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如抢劫、杀人等,通过刑事制裁来让犯罪人受到应有的惩罚,起到威慑和预防犯罪的作用。 再者,制裁的方式也有很大差异。民事制裁的方式比较多样化,常见的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这些方式主要是为了弥补受害人的损失或恢复原状。而刑事制裁的方式相对更严厉,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附加刑。这些刑罚是对犯罪人的人身自由、财产等进行限制或剥夺。 最后,程序也有所不同。民事制裁一般通过民事诉讼程序来实现,由受害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承担民事责任。在民事诉讼中,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即当事人需要自己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而刑事制裁则主要通过刑事诉讼程序进行,一般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公诉,只有少数自诉案件由被害人自己向法院起诉。在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主要由公诉机关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