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什么?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纠纷和问题提供了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来说诉讼程序法。诉讼程序法是规定诉讼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主要包括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简单来说,就是当平等主体之间(比如个人与个人、企业与企业、个人与企业等)发生民事纠纷,像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要到法院去打官司时所遵循的程序规则。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起诉的条件、管辖法院、审理程序、判决执行等内容。刑事诉讼法是针对犯罪行为,由国家司法机关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所适用的程序。比如公安机关侦查、检察院起诉、法院审判等一系列过程都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来进行。行政诉讼法则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遵循的程序规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再看非诉讼程序法。非诉讼程序法是解决纠纷不用通过法院打官司,而是采用其他方式的法律规范。常见的非诉讼方式有调解、仲裁等。调解是由中立的第三方介入,帮助纠纷双方沟通协商,达成和解协议。比如人民调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人民调解委员会可以对民间纠纷进行调解,促使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仲裁则是双方当事人根据事先或者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了仲裁的适用范围、仲裁机构的设立、仲裁程序等内容。 在实际生活中,当遇到纠纷时,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途径。如果纠纷涉及犯罪,那肯定要走刑事诉讼程序;如果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纠纷,既可以选择民事诉讼,也可以考虑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非诉讼方式通常比较灵活、高效,能节省时间和成本;而诉讼方式则具有更强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最终的判决具有执行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