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差异是什么,相关法律条文有哪些?


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存在多方面差异,且有对应的法律条文规定。 首先,针对行为不同。行政处罚针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尚未构成犯罪但应依法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比如常见的闯红灯,违反了交通管理法规,但未构成犯罪,可能会面临罚款等行政处罚。而刑事处罚针对的是已经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行为,像故意杀人、盗窃等行为,就属于犯罪,会受到刑事处罚。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二条规定“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刑法》第一条规定“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其次,作出处罚所适用的依据不同。行政处罚的依据较为广泛,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等。例如,某省制定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对于企业违规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可以依据该地方性法规进行行政处罚。而刑事处罚的适用依据只能是《刑法》以及全国人大作出的刑法修正案。这确保了刑事处罚的严格性和统一性。 再者,处罚实施的机关不同。行政处罚由享有行政处罚权的国家各级行政机关、授权或委托的社会组织按行政处罚程序实施,像市场监督管理局可以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商家进行处罚。刑事处罚则由国家各级审判机关按照刑事诉讼程序实施,也就是法院来定罪量刑。 另外,处罚种类也不同。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九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行政拘留等。刑事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最后,违法行为人的主观心理对承担责任的影响不同。行政处罚不特别关注当事人是故意还是过失,只要相对人主观上有过错,客观上实施了违法行为,就可以对其实施行政处罚。比如,企业因为疏忽大意,未按规定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在刑事处罚中,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还是过失是判断罪与非罪、此罪或彼罪的重要因素。例如,同样是致人死亡,故意杀人与过失致人死亡在定罪和量刑上有很大区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