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事业单位和企业报表有哪些区别?

我在一家公司做财务,最近接触到了事业单位的报表,感觉和企业报表不太一样。我想了解下,这两者具体有哪些区别呢?是在报表格式、内容,还是编制要求上不同呢?希望懂的人能给我讲讲。
展开 view-more
  • #报表区别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事业单位报表和企业报表存在诸多区别。首先在报表目的方面,企业报表主要是为了向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展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帮助他们做出投资、信贷等决策。而事业单位报表则是为了向政府、社会公众等反映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收支状况等,以满足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和监督需求。 从报表种类来看,企业报表通常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比如企业拥有多少资产、欠了多少债务等;利润表体现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也就是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现金流量表展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的增减变动情况。事业单位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等。资产负债表与企业的类似,但具体项目有所不同;收入支出表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的收入、支出及结转结余情况;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则专门反映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支出、结转及结余情况。 在报表要素和会计科目上,企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利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而事业单位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净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概念不同。相应地,企业和事业单位使用的会计科目也有很大差异,例如企业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而事业单位有“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等科目。 报表编制基础也存在区别,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事业单位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计算本期盈亏。不过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也采用权责发生制。这些区别都有相关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规定作为依据。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