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在量刑上有哪些区别?

最近接触到一些法律案例,对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量刑不太明白。想知道在实际法律判定中,同样的行为,因为是故意还是过失,在量刑上到底会有多大的差别呀?希望能详细了解一下两者在量刑方面具体不同的地方。
展开 view-more
  • #故意犯罪
  • #过失犯罪
  • #量刑区别
  • #主观认知
  • #刑事处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在量刑上存在诸多区别。 首先,从主观认知方面来说,故意犯罪是指当事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却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比如,张三明知道用刀刺李四会导致李四受伤甚至死亡,却还是刺了下去,这就是故意犯罪。而过失犯罪是因为当事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或者虽然预见到了,但轻信自己能够避免这种结果发生。例如,司机王五在开车时因为疏忽没注意到前方有行人,结果撞伤行人,这就可能构成过失犯罪。《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其次,在惩罚力度上,两者差异明显。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主,对故意犯罪采取普遍惩罚原则,故意犯罪者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而过失犯罪只有在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并且造成了实际损害结果后,才需要承担责任,相对来说处罚更为宽容。这是因为故意犯罪者主观上积极追求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主观恶性大;而过失犯罪者主观上并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主观恶性较小。 最后,结果对两者犯罪定性的影响也不一样。故意犯罪通常不单纯以结果来判定是否构成犯罪,只要有主观的犯罪意图,即便没有发生实际的危害结果,也可能构成犯罪,结果主要影响量刑的轻重。例如,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盗窃行为,即使没有偷到财物,也构成盗窃罪(未遂)。而过失犯罪必须是已经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结果,才能够构成犯罪,如果没有造成危害后果,就不构成犯罪。 相关概念: 故意犯罪:明知行为会危害社会,还希望或放任结果发生而构成的犯罪。 过失犯罪:因疏忽没预见危害结果,或预见了却轻信能避免,导致结果发生而构成的犯罪,且法律规定才负责任。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