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对量刑会产生什么影响?

我最近在学习法律知识,对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这块不太明白。想知道在实际量刑的时候,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犯罪到底会有怎样不一样的影响呢?是在刑罚轻重上有区别,还是在其他方面也有不同呀?
展开 view-more
  • #故意犯罪
  • #过失犯罪
  • #量刑影响
  • #主观恶性
  • #刑法规定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对量刑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首先,从主观恶性角度来说,两者有着本质区别。故意犯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情况。这意味着犯罪人主观上积极追求或者对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主观恶性较大。比如,张三明知道用刀刺李四会致其死亡,还主动持刀刺向李四,这就是典型的故意犯罪。 而过失犯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行为。犯罪人并非主动追求危害结果,主观上是排斥该结果发生的,所以主观恶性相对较小。像司机王五在驾驶时,本应注意观察路况,但因一时疏忽未注意到行人,导致撞到行人,这就是过失犯罪。 在量刑方面,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这是因为其主观恶性小。很多情况下,有些犯罪必须是故意构成,过失则可能不认为是犯罪,要依据具体个案判断。并且,过失犯罪只有在已经对社会造成损害结果的情况下才构成犯罪,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则不成立犯罪;而故意犯罪即便没有发生实际的危害后果,很多时候也会被认定为犯罪。比如故意杀人罪,即使没有将人杀死,只要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也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另外,在司法实践中,故意犯罪中的“希望”(直接故意)比“放任”(间接故意)主观恶性更大,处罚也更重。 相关概念: 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采取漠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结果发不发生,都不违背行为人的意志。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