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和律师见证的区别是什么?


公证和律师见证在法律事务中都是为了增强相关事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但它们存在诸多区别。 首先,从概念上来说,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而律师见证是指律师应客户的申请,根据见证律师本人亲身所见,以律师事务所的名义依法对具体的法律事实或法律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证明的一种活动。 在主体方面,公证的主体是公证机构,也就是各地的公证处,它们是经过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设立的专门证明机构。律师见证的主体则是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律师以自己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为依托开展见证业务。 法律效力上,公证具有法定的证据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这意味着在诉讼中,公证书的证明力较高。而律师见证主要是基于律师的专业知识和信誉,在法律上并没有赋予其特定的高于一般证据的效力,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相关事实。 办理程序上,公证有严格的法定程序。当事人需要向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填写申请表,提交相关材料,公证机构会对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还会进行调查核实,最后出具公证书。律师见证的程序相对灵活,一般是当事人与律师事务所签订委托见证合同,律师对见证事项进行审查,然后出具见证书。 适用范围方面,公证的适用范围广泛,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合同公证、继承公证、赠与公证等。律师见证常见于一些经济活动、民事行为中,比如合同签订、遗嘱设立等。 费用上,公证费用通常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相对较为固定。律师见证的费用则是由律师事务所与当事人协商确定,会根据见证事项的复杂程度等因素有所不同。 总之,当事人在选择公证还是律师见证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法律事务、自身需求以及费用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