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著作权与专利有哪些不同表现?


软件著作权和专利是两种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式,它们在多个方面存在差异。 首先是定义和保护对象。软件著作权是指软件的开发者或者其他权利人依据有关著作权法律的规定,对于软件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简单来说,就是对软件代码本身以及其表达形式进行保护,只要软件是开发者独立开发创作完成,不论是否发表,都能获得著作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而专利保护的是软件所涉及的技术方案,比如软件中独特的算法、处理流程等。只有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方案才能获得专利保护,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有明确规定。 其次是保护期限。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一般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软件著作权,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软件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软件自开发完成之日起50年内未发表的,不再保护。而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是20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限分别是10年和15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再者是申请流程和难度。软件著作权的申请流程相对简单,一般只需要向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提交相关材料,经过形式审查后即可获得证书,通常几个月就能完成。而专利申请需要经过严格的实质审查,流程复杂,周期长,可能需要几年时间。而且专利申请对技术方案的要求较高,要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条件,获得授权的难度较大。 最后是保护力度。软件著作权主要防止他人复制、抄袭软件代码。如果他人未经许可复制了软件代码,著作权人可以追究其侵权责任。而专利保护力度更强,它禁止他人未经许可实施该专利技术方案,包括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和进口等行为。一旦获得专利,权利人在专利保护期内对该技术方案具有独占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