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实用面积到底有何异同?


在房地产领域,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和实用面积是几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既有区别又存在一定联系。下面为你详细解释这三者的异同。 首先来了解建筑面积。建筑面积是指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各层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包括阳台、地下室、室外楼梯等具有永久性顶盖的部分。简单来说,就是你所购买房屋在建筑物中所占的全部面积,它涵盖了房屋的使用面积、墙体占用面积以及公摊面积。我国《房产测量规范》等相关规定对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着明确的界定,这为准确计算房屋的建筑面积提供了标准。 接着是公摊面积。公摊面积是指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比如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值班警卫室等,以及为整幢服务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积。公摊面积是由整栋楼的业主共同分摊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开发商在销售房屋时,必须明确告知购房者公摊面积的具体情况,不得隐瞒或虚报。 最后是实用面积。实用面积也叫使用面积,是指建筑物各层平面中直接为生产或生活使用的净面积之和。简单理解,就是你实际能够使用的房屋面积,不包括墙体、柱子等结构所占的面积。它是衡量房屋实际可利用空间大小的重要指标。 三者的联系在于,建筑面积等于实用面积加上墙体等结构面积再加上公摊面积。在购房过程中,建筑面积通常是计算房价的依据,而实用面积则更能反映购房者实际能够使用的空间大小。公摊面积的大小会影响到实用面积在建筑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如果公摊面积过大,那么实用面积相对就会减少,购房者花同样的钱买到的实际可使用空间就会变小。 为了保障购房者的合法权益,我国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例如《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规定,商品房销售可以按套(单元)计价,也可以按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计价。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房时,应当向买受人明示公摊面积的范围和大小等信息。如果开发商在公摊面积等方面存在欺诈等违法行为,购房者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之,购房者在购房时一定要仔细了解这三个面积的概念和具体情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利益,避免在购房过程中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