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涉法涉诉信访有哪些难点?

我最近去信访,事情还涉及到了法律问题。在信访过程中,感觉困难重重,一直没得到满意的结果。想问问大家,涉法涉诉信访一般存在哪些难点呢?是程序方面,还是处理结果方面?我该怎么应对这些难点?
展开 view-more
  • #涉法信访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涉法涉诉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取书信、走访、网上投诉等形式,向各级司法机关反映涉法涉诉问题,依法由司法机关处理的活动。涉法涉诉信访存在诸多难点,下面为您详细分析。 首先是程序衔接复杂的难点。涉法涉诉信访涉及司法程序与信访程序的衔接。在司法程序中,不同的司法环节有各自的流程和规定。例如,在民事诉讼中,从立案、审理到判决、执行等环节都有严格的程序要求。当信访事项进入司法程序后,信访人可能难以理解这些复杂的程序,不知道自己的诉求在哪个阶段处理、该提供哪些材料等。依据《信访条例》规定,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机构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信访人可能不了解这一规定,仍然坚持通过信访解决,导致程序衔接不畅。 其次是法律适用争议的难点。司法案件的处理依赖于准确适用法律,但法律条文有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解释空间。不同的司法人员、律师以及信访人对同一法律条文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在一些新型案件中,法律可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容易引发法律适用的争议。信访人可能认为司法机关的判决没有正确适用法律,而司法机关则有自己的判断依据。这种法律适用的争议会导致信访人对处理结果不满,反复信访。 再者是息诉罢访困难的难点。部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经过司法机关的多次审理和处理,已经作出了生效的判决或裁定,但信访人仍然不满意,坚持信访。这可能是因为信访人对法律结果的预期与实际处理结果存在较大差距,或者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这类案件,要实现息诉罢访比较困难。司法机关虽然可以通过释法明理等方式做信访人的工作,但如果信访人仍然坚持己见,就很难彻底解决问题。而且,一些信访人可能存在“信访不信法”的观念,认为只要不断信访就能改变处理结果,这也增加了息诉罢访的难度。 最后是证据收集和认定的难点。在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中,证据是关键。信访人可能由于缺乏法律知识,不知道如何收集有效的证据,或者在案件发生时没有及时保存证据。同时,司法机关在认定证据时也有严格的标准和程序。例如,一些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合法性需要进行审查,一些电子证据的效力也需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判断。如果信访人提供的证据不足或者不符合要求,就可能影响案件的处理结果,进而引发信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证据可能会丢失或难以获取,这也给证据的收集和认定带来了困难。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