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徇私舞弊罪与徇私枉法罪该如何区分?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的时候,对徇私舞弊罪和徇私枉法罪总是分不清楚。感觉这两个罪名听起来很相似,都和徇私有关。我想知道在实际情况中,比如在司法案例里,到底该依据什么来准确区分这两个罪名呢?
展开 view-more
  • #徇私罪名区分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法律领域,徇私舞弊罪与徇私枉法罪是两个容易混淆的罪名,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区别。下面从不同方面为您详细解读如何区分这两个罪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个罪名的定义。徇私舞弊罪,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为了个人私利、私情,违背职责要求,滥用职权或者故意不履行职责,从而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而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从犯罪主体方面来看,二者有明显差异。徇私舞弊罪的主体是一般的国家工作人员,这里的国家工作人员范围比较广泛,涵盖了各个领域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员。而徇私枉法罪的主体则特定为司法工作人员,主要包括负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像公安民警、检察官、法官等。也就是说,只有司法系统中具备特定职责的人员才可能构成徇私枉法罪。 在犯罪行为方面,二者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徇私舞弊罪的行为表现更为多样化,它可以发生在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比如,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为了私利,对企业的偷税行为视而不见;或者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接受贿赂后,对违规经营的商家不进行查处等。而徇私枉法罪的行为主要集中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包括使无罪的人受追诉、包庇有罪的人不受追诉以及在审判中枉法裁判等。例如,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因收受贿赂而故意轻判有罪的被告人,或者检察官明知犯罪嫌疑人有罪却故意不提起公诉等。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该款规定是徇私舞弊罪的法律依据。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这是徇私枉法罪的法律依据。 综上所述,要准确区分徇私舞弊罪与徇私枉法罪,需要综合考虑犯罪主体、犯罪行为发生的领域以及具体的行为表现等因素。同时,依据相应的法律条文来判断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